Pages

Saturday, July 25, 2020

《世界不是我們這種笨蛋想的那麼簡單》:大學除了上課,該不該撥時間去打工? -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

karitosas.blogspot.com

文:張育聖

萬年討論題:大學要打工嗎?

大學時期該不該打工呢?正反面意見似乎又在光譜的兩端,非常極端的主題。在這裡,我以有無經濟壓力,以及打工的好、壞處,兩大分類談談我的看法。

依照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,若是你沒有因為金錢因素而產生要不要去打工的考量,基本上你算是相對幸福的人。因為你的煩惱已經在是社交需求之上,不需要為生理及安全需求煩惱。你有權利可以考慮是否要打工。對於有些人來說,他們是被迫去打工,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礙於經濟的壓力。

簡介一下我個人的背景,我幸運且幸福地過完沒有經濟壓力的大學生活,同時,額外的經濟來源是獎學金、補習班的工作,偶爾翻譯中英文稿件。

先從現實層面來談,有經濟壓力的同學可能需要養活自己,甚至還需要金援家庭。對於他們而言,打工賺取額外的生活必要支出,變成了他們生活的重心。因為沒有這些收入,他可能無法繼續繳交下個學期的學費、住宿費,甚至連平日的餐費都要擔心。無庸置疑地,他們需要一份工作,讓他們完成大學學業。

或許,這就是社會的不公平。我一直不相信「人人生而平等」這句話。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,不公平的人生就已經開始了。

不過,也不用太過悲觀,現在很多學校都針對有經濟需求的同學,推出一些校內工讀的方案,讓他們不需要在外奔波,在校內的行政單位或教學單位工作,每個月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。

相反地,沒有經濟壓力的同學,也會選擇去打工。在這族群中的某些人,自認為有經濟壓力。然而,他們的壓力是來自於,父母給的零用金不夠用,在意自己能不能多買一些潮牌、多去一些高級餐廳、多唱幾次KTV、多幾次出遊、能不能跟上潮流換蘋果的新系列。

為了滿足這些不必要的物質慾望而跑去打工的人,我就會認為,他們在賤賣自己的黃金時間。在大學期間,你有很多的機會及時間,可以為自己增能,相較被迫打工的同學,你有更多的成本可以探索自己的未來志向及興趣。卻為了與同學比較行頭,或是為了社交王子、公主的娛樂需求,虛耗了自己「需要學習」的時間。

所有的物質,時間潮流一過,都會貶值。而投資在自己身上的知識及技能,是會讓自己增值的,倒不如設法規劃如何讓自己增值。在大學時期靠打工滿足這些物質慾望,雖然當下看起來亮麗風光,但畢了業,進了職場,你絕對還是靠打工滿足物質慾望,可怕吧!

這是我身旁友人的親身經驗。大學時,靠著打工,過上挺不錯的生活,但他對念的科系沒有興趣,也沒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,不思索更長遠的目標。反倒是,一頭栽進打工所換來的金錢享受中。一畢業,自身籌碼當然不足,拿什麼與他人競爭,現在的他,似乎還是從事著打工性質的工作。

這種人往往會以打工可以獲得人生經驗,來自我安慰。說穿了僅是在消耗自己未來的籌碼。對這位友人來說,其實念大學,除了收集一張繳費收據,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意義,他大可以休學打工去。

我想說的是,大學時期打工,對於未來有沒有助益,見仁見智,端看個人對於打工的目標設定及期望。假使有迫切的金錢需求,選了什麼工作其實就不那麼重要,重點是立即且穩定的進帳。另一方面,對於沒有經濟壓力的同學來說,倒是建議可以挑選符合自己興趣或未來想從事的領域嘗試。

此時,打工的薪水就不用擺在優先考量了,反而是這份工作能不能學到你需要的,及對你個人各方面的能力養成是否有助益。

除了打工,業界實習也是一種選擇。畢竟,很多人到頭來發現對於自己選的科系,沒有那麼熱愛,也沒有足夠的熱忱以此為生。不幸的是,很多人到大三或大四才突然大徹大悟,此刻,轉系或轉學考,再也不是最佳首選。

畢業後,不見得也從事自己科系相關的工作,現在的社會,需要「跨領域」的人才!這也是我前幾節不斷提到的,社團可以玩,但也要思考在玩什麼、帶走了什麼,而不是一味地瞎玩。

此外,大學四年,其實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探索自己的興趣及培養專業。如果你現在是準大學新鮮人或還是大學生,真的要好好思考自己想要什麼。我們都很清楚,在高中階段,那幾堂的生涯輔導課,除非你心智已定,要不然對多數的人來說,根本無法好好了解,所謂的有興趣的學群或科系。錯過了高中的機會,千萬不要在大學畢業後,再次後悔!

打工帶來的壞處就不必多說,正如前面所述,如果為了物質享受而跑去打工,不如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,甚至是發掘興趣都好。

「你的興趣是什麼?」問十個有五個會回答「聽/唱歌、看電影、逛街」。這些真的是興趣嗎?

打工能提早接觸社會,看透社會的黑暗面,看見職場如何剝削最底層的人員。不用等到畢業進公司就可以先看懂,並且先學會,這個社會是如何運作──權力遊戲。現實層面來說,先學會看長官臉色,怎麼建立職場的社交關係,還有最重要的技能:如何防小人。

察言觀色,稱得上是打工帶來的附帶好處,至少不用到真正踏入職場,踩了好幾顆地雷後才學會。察言觀色說來簡單,但做得好的還真是不多,若去打工了,不妨先練習。

雖然提早看清現實,對整個社會運作體制深感絕望,但是在漸漸社會化過程中,一定要堅守自己初心與因應外界面具間的平衡,找到自己可以怡然自得的立足點。

在前一節,我提到了結果利益最大化的概念。這當然也可以運用在打工上面,但就要看你如何選擇這份工作。不過,這有一個先決條件,是你必須已經清楚未來的職涯規劃,確定興趣和方向。開始找尋相關的業界實習或是兼職人員,除了體驗工作外,同時能在身為打工仔路程中,為自己未來鋪路。

可能畢業後,就能轉正職,或是擁有比別人更好的籌碼,轉戰更高階的工作。因為在職場中,很多工作需要有工作經驗,但卻又不給社會新鮮人機會。所以,工作經驗從何而來?大學時的課餘打工,就是培養專業或尋找興趣的另一途徑。

因此,真心建議大學生倘若在沒有經濟壓力的前提之下,想要打工,請選擇一份有「專業發展性」的課後工讀。假使只單純為了賺錢,選擇了餐館的服務業(這裡沒有對餐飲服務業不敬,僅是這個打工類別是在大學生中最普遍的,僅此舉例),不如把這時間花在學習,或是培養系上專業外的第二專長。除非,你未來志在餐飲服務,那就歡迎到現場學習,獲取實務經驗。

出了社會後,有些人很幸運,能從事自己喜歡有興趣的工作,並且能養活自己。但是,不幸的那群人呢?可能興趣無法撐起他的生活所需,或是工作與興趣背道而馳,單純只為生活而工作。這些問題可能基於機運不對,但某種程度能歸咎於大學時自己的任何決定!

大學能不能打工呢?可以,但千萬注意別在最該學習增能的時期,選擇盲目賺錢,會親手毀掉未來自己發展的空間。因為回過頭來,你會發現,大學四年除了勞力工、勞力財,沒有辦法帶走讀大學該帶走的東西。(這樣的結論聽來刺耳,但有多少大學生為了享樂增加零用錢,而從事不需要大學專業就能從事的工讀?)

書籍介紹

本文摘錄自《世界不是我們這種笨蛋想的那麼簡單:從屏東到英國只有8小時時差,卻改變我20年的眼界》,捷徑出版

  • momo網路書店
  •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。

作者:張育聖

人生就是他X的不公平,誰說20多歲等於厭世代、草莓族?從大學到出國,我選擇奮力拼搏!

吃鮪魚長大的屏東小孩,漂流到台北讀大學,再漂到英國留學,直到體驗國外的各種震撼教育,才發現自己與這世界的距離如此遙遠……

9789865507190
Photo Credit:捷徑出版

責任編輯:朱家儀
核稿編輯:王祖鵬


人聲鼎沸、街聲嘈雜,一股帶著濕潤感的蒸汽在夜色中冉冉升起,拉起台灣人晚間覓食的序幕。一排排人龍亂中有序地流連於小巧攤販前,有些人緊挨在一起,品嚐最新鮮的美味;有些人將一袋袋小吃買回家,與親朋好友享用。

無論哪種風景,都屬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小吃文化。不過只是品評小吃,還不能觸及到台灣小吃文化的精髓;懂吃的饕客們總會再搭上一罐啤酒,這才叫享受。

小吃,是台灣人烙在心底忘不了的味道

先說個歷史冷知識:台灣小吃文化可以追溯至清代,當時漢人農業民族來台開墾,耗費大量精力,小吃生意者便以挑夫姿態,挑著各式冷、熱小吃至山田邊供開墾者滿足口腹之慾。

DSC_4768
Photo Credit:KIRIN

因為開墾初期資源匱乏,有別於中華飲食「五菜一湯」的傳統,台灣小吃以販賣單一品項為主。當時的攤販皆由鄰近地取得新鮮食材,才能快速料理出價格廉美、營養價值高的小吃。

如諺語「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」的道理,台灣小吃文化與地域特色緊緊聯繫,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台南小吃的「甜蜜調味」。日治時期台南為糖業重鎮,砂糖不僅是容易取得的調味料,也是當時龐大的勞動人口快速獲得能量的飲食方法。

DSC_8474
Photo Credit:KIRIN
台南籃記東山鴨頭。

反觀北部小吃,則可分為市集攤販小吃與老店小吃。配合台北「不夜城」的特性,小吃攤販在晚間聚集一起,而有了「夜市」這樣的小型嘉年華。

若要尋找富有老派浪漫的老店小吃,往發展較早的台北西區一帶(現今艋舺、萬華區)尋找,認明像是「阿宗麵線」、「陳記蚵仔麵線」的人名小吃準沒錯。

台式小吃配啤酒,還是喝啤酒配小吃?

那麼讓品嚐小吃的享受更升級,可以怎麼做?饕客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「餐搭酒」。如果吃西餐配紅酒是常識,那麼在地小吃配啤酒可說是台灣人的共識。

不論是下班後一個人的獨處時光,或者三五好友舉杯共飲的暢快聚餐,一杯冰涼的啤酒絕對少不了。那初入喉的啤酒花香氣、振奮人心的氣泡感,以及在尾韻勾勒出清新的回甘,無論是配上味噌與油蔥酥滷上一小時的滷肉飯,或臭名遠播的台式臭豆腐,抑或是雞蛋、芡水、海鮮所共同譜出的蚵仔煎(雖然說酸甜醬才是本體),都搭配得完美無瑕。

當這些融合酸、甜、苦、辣的美食,在口腔內調和極致時,再就著一口冰涼清爽的啤酒、將人生的滋味一起喝下肚,彷彿一天的辛勞都可被這微醺的酒意化解。

DSC_5955
Photo Credit:KIRIN

陪伴我們度過這些貪杯日常的,就是KIRIN Bar BEER。亮黃色的罐身、微甜的麥香味,當然還有像台灣小吃一樣親切的價格,是台灣年輕世代間最常見的經典酒品。

在KIRIN Bar BEER小吃罐找尋你最愛的台味

今年KIRIN Bar BEER為應援受到疫情衝擊的台灣小吃業,推出期間限定「Bar台灣小吃罐」。明亮黃色的罐身上多了8種在地人氣小吃(鹹酥雞、大腸包小腸、豬血糕、烤魷魚、滷肉飯、蚵仔煎、臭豆腐、東山鴨頭),與4種台灣經典佐料,包括今年最火紅的香料——香菜,以及醬油膏、蔥蒜、辣椒,一共有12款不同的罐身設計。

DSC_8964
Photo Credit:KIRIN

不僅於此,不同罐身設計也能互相搭配,你可以和你正在吃的台灣小吃拍下饒富趣味的互動照片。酒酣耳熱的歡樂時刻,不妨與朋友嘗試下列拍法:

#01:借位對嘴,更「喝呷」:

此次Bar所設計的台灣小吃罐是為了應援台灣的小吃文化,也透過全台各地的人氣小吃店家募集,更讓小吃文化發揚光大。比如位於台北的豬大郎豬血糕、逢甲的大腸包小腸、來自台南的籃記東山鴨頭,蒐集時會讓人不禁回憶起曾經踩點過的旅行回憶。

更特別的是每種Bar台灣小吃罐都有借位設計,當你將冰涼的啤酒喝下肚時,看起來就像將罐身上的小吃往嘴裡送;一口小吃,一口Bar BEER,名符其實的「喝呷」。

DSC_5182
Photo Credit:KIRIN

除了台灣小吃,有香菜、醬油膏、蔥蒜、辣椒等佐料設計的Bar台灣小吃罐更能激起三五好友之間的同仇敵愾,一罐擺中間,瞬間即可分出香菜派和吃辣派、吃蔥但不吃蒜派,不妨以佐料類型的Bar台灣小吃罐當作香料罐,和身邊的好友來場世紀調味對決。

DSC_6939
Photo Credit:KIRIN

小吃攤老闆的那句「蔥、蒜要不要?」「要辣嗎?」,是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日常問候。有了 Bar台灣小吃罐,蔥蒜加不夠可以自己來(不過僅限視覺效果)。

DSC_8590
Photo Credit:KIRIN

#02:加料疊杯,玩出新鮮吃法:

Bar台灣小吃罐不僅能單罐玩,還能和好友三兩作伴「疊在一起」玩,引起更多餐桌上的話題。比如利用Bar台灣小吃罐的醬料疊杯,暗示滷味店老闆除了蔥蒜還需要加醬油膏,才是正宗的台式涼拌滷味吃法。

DSC_9112
Photo Credit:KIRIN

#03:酒迷抽獎

在9月30日以前,購買Bar BEER小吃罐限定罐,還能參加抽獎活動。

● 台灣小吃喝呷Bar 吃貨好禮立即刮:即日起至9月30日,購買Bar BEER小吃罐1罐,掃描罐身QR code,並在網站上登錄拉環序號即可兌換乙張電子刮刮卡,就有機會刮中好拉Bar冰桶車,或呷Bar雞蛋糕機等野餐必備好禮。

圖片_1
Photo Credit:KIRIN

● KIRIN會員加碼抽星級飯店住宿券:參加過吃貨好禮 立即刮活動並加入KIRIN會員的民眾,皆可參加抽飯店住宿券的加碼抽活動。住宿券涵蓋台灣北、中、南各大星級飯店。

現在開始蒐集KIRIN Bar BEER小吃罐,為你的小吃日常增添更多歡樂風景。

DSC_9245
Photo Credit:KIRIN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25, 2020 at 07:00AM
https://ift.tt/3hEksmr

《世界不是我們這種笨蛋想的那麼簡單》:大學除了上課,該不該撥時間去打工? -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

https://ift.tt/3hBwT39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